有名的古堡古寨必有古老的传说。传奇的故事往往会选择在这样的古堡古寨里演出。这些古堡古寨因承载着沧桑的历史而更显厚重。今天我第一次见到横山波罗古堡。印象果然是那样依稀熟悉,那样似曾相识。当我在这这一片苍荒狼藉之地穿过时,有一种穿越历史的肃穆心绪,我似乎遇到前世的我,前世我或许就是一个在这阵亡的匈奴兵,或者是一匹流浪于此的大漠狼?这大概是每一个陕北人的感觉。 横山波罗古堡位于横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无定河南岸,古堡历史悠久,自古优产稻田,有塞上江南美誉。也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网络上有网友拍了一组波罗古堡的照片,断壁残垣间,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古堡厚重的文化气息,也不禁感慨昔日的繁华已逝。 橘红的落日带走无定河上最后一丝发烫的阳光,一切都在金色的光线下温柔了。古寺石窟,还有500年以上历史的文峰塔、凌霄殿矗立在静谧的晚霞中。亭台楼阁,残垣断壁,似乎要以长城为枕,缓缓进入梦乡。横山波罗古堡,这里的传奇不老。通览全城,略呈方形,随山蜿蜒,因势筑成。城高九米,巨石垒就;城门四座,曰凝紫,曰重光,曰凤翥,曰通顺。登高望之,街道狭长,铺店如林;钟楼鼓亭,交相辉映;炮台雄峙,箭楼凌空;玉帝楼、三宫楼,蔚为壮观;河神庙、城隍庙,守土护民;参将府气宇轩昂,完备署气度恢宏;四十座庙宇香烟缭绕,十余处楼阁尽显峥嵘。古堡东北,有凌霄塔耸立,密檐砖塔,八角九层,奇秀而清隽,剔透而玲珑。古堡独特的景象使这里成为众多摄影家采风、创作的首选地。 横山波罗古堡,地处战略要冲,是长城三十六堡之一。穿越戈壁沙漠和山川的明长城,在横山境内逶迤绵延847公里,是陕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城之最高处,明长城横贯山梁远去。明太祖朱元璋平定陕西时,在长城一线修筑防御。1455年,巡抚马恭迁入波罗堡,大兴宫楼、帝庙、佛寺,令此地建筑盛世辉煌。明清时,这里已成为往来要塞,且颇具规模,堡内楼台险固、佛寺争辉、商铺林立,盛极一时。那些从京城来的驻军或者是崇尚京城建筑风格的将领,在这里修建了四合院,很快堡内就形成了一个“小北京”。当时古堡城内人口过万,一时商贾如云、车水马龙,一片繁华。城内有学校、皮匠坊、油坊、药铺、瓷厂等,且涌现出许多富户,民谚有“四大家”“八小家”“二十四家马马家”“七十二家牛牛家”之说。隋朝建成石堡城。古堡最繁盛时,人口逾万,店铺林立,为当时陕北军事政治要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人称“小扬州”“小北京”。然而世事变迁,斗转星移,不知从何时起,波罗古堡渐渐走向衰败。如今堡内依然有居民,却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千年风韵,百年古堡,颓败至此,不禁令人扼腕。 1992年,波罗古堡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波罗古堡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充满神秘的宗教文化。当年如来佛祖遍游东土,返回时途经于此,凌空踩石,留下脚印。几十年前,人们还真真切切地看到两只巨大石脚印,号称“如来真迹”。“波罗”即梵语“到达彼岸”的音译。佛祖曾到达且留迹,名之曰“波罗”就再恰当不过了。于是有了“接引寺”“接引佛”。接引佛即如来佛,即会“接引念佛人之宏愿”。该寺始建于唐代,在波罗古堡西侧,倚石而筑,原有石洞、卧佛、摩崖石佛,更有如来足迹,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 寺内雕栏玉砌,曲径通幽。一尊古老石雕佛,谦卑地站在不起眼的路边一墙角,造型古拙,与在内地平常所见慈眉善目的石佛像不同,有人推测是匈奴时期的杰作。而寺院旁的巨大石壁上有一摩崖石佛造像,高大圆阔,胸臂分明,五官清晰,手足可辨,传为唐时智远和尚来此云游时所雕刻的。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的凌霄塔,矗立在接引寺上方,波罗古堡城东北角。该塔高12米,为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塔檐下的雕兽头和仿木斗拱玲珑剔透,塔下则建有睡佛洞。夕阳西下时分,塔影斜垂,与泛着粼粼光波的河水,仿佛一幅苍老平静的画卷。 北宋时期,这里是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明中期,蒙古兵入侵波罗,军民凭险抵抗;明末李自成农民大起义失败后,大将高一功曾退守波罗;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波罗再次刀光剑影。兵戎相见也在客观上促成民族融合,时光流逝,繁华落幕,留下记忆历史的建筑。沿凤翥门入城堡,城内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城内街道狭长,建有参将府、完备署、炮台、箭楼、钟楼等,还有各种商行、药铺、钱铺、盐铺、油坊、马坊、粉坊等旧迹,亦有大宅院,断瓦残垣中间尚存炭渣灰末,隔着时空显示当年繁华。由小巷进去,庭院深处墙壁上,一个大大的砖雕“当”字映入眼帘。主街有洞道穿行,玉帝楼蔚为壮观,东西南北四城墙内,建有三宫楼、城隍庙、河神庙、关帝庙等庙宇,城中心建有祖师庙和指月庵。城的北端,应是旧时军营所在地。这里视野开阔,一排排石拱窑已经零落,断砖零瓦,院落里荒草摇曳,给人以沧桑感。在一废墟梁上,有个残破窑洞,塌落半壁,窑内泥石堆至平墙,远远望去,活脱脱一个“月亮门”。视线平穿此门,将凌霄塔、落日、大漠下的河流建成一线,风景绝美似遗世独立。 波罗堡梁家大院作为历史的见证,它留下了中国革命的足迹。就是在那残存的院落中,习仲勋同志1946年10月13日在这里组织策划了“震撼西北影响全国”的横山起义,它是解放战争初期发生在这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蒋爱国武装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当时中共中央驻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处在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东面是滔滔黄河,隔断了它与晋绥解放区的联系;南面是胡宗南的20万大军,已经把战车推近到边区门口;西面是马鸿逵的两个骑兵师虎视眈眈;北面是以邓宝珊为总司令的晋陕绥边区指挥部及其所辖的第22军等重兵驻守。敌我力量悬殊,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陕西横山一带的国民党22军86师新编11旅及陕北保安九团的5000余名官兵发动了弃暗投明、归向人民的横山武装起义,解放了无定河以南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2万群众。缓解了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压力,对全国的解放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6年的,“横山起义”为这个古堡积淀了新的历史内涵。之后旧中国到达新生的彼岸,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1996年,横山县在此立碑纪念:“波罗城头举义旗,威震西北鬼神泣。斗转星移沧桑变,功垂千秋青史题!” 漫步在无定河畔,穿过历史的云烟,也许你还会想象到一幅早已逝去的古战场硝烟弥漫的画面。但是,当你今天站在无定河畔,你会欣喜地发现,一个新的、更美的梦在复苏,正展现在你的眼前。然而,这不是梦,而是二十一世纪的伟大现实。 偶尔听说这里将被开发打造一个影视旅游基地,所以这里正在被通过各种形式包装宣传,并且被匆忙的返修炮建中。就怕到时,古堡不古了。希望能保留下让后代看到的历史痕迹。(宣栋平 康晓瑜) (责任编辑: 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