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主持人 最后请谢书记在我们文明承诺板上留下自己的承诺 。 “好人引领文明、创建提升民生” 我们今天的全国文明城市书记(市长)访谈活动扬州专场到这儿就结束了,非常感谢谢正义书记、卢桂平部长做客我们的访谈,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谢谢大家,再见。 |
主持人: |
主持人 那我们创成了全国文明城市,为建设世界名城奠定了一个什么样的基础,而我们建设世界名城又对这个城市的文明提出了什么样新的要求? 谢正义(扬州市委书记) 全国文明城市的体系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世界名城的建设是我们着眼世界城市的一些视野,它好多内容跟我们文明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应该来讲,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为我们建设世界名城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对扬州来讲,一定要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江苏典范扬州风格的世界名城,也就是说,我们要建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中国城市的建设水平、中国城市的管理水平,也能够代表我们中国人文明素养这样一个世界名城。 |
主持人: |
第五部分 我们要建一个能够代表我们中国人文明素养的世界名城。
主持人 再请问一下谢书记,我们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之后,有没有什么新的目标呢? 谢正义(扬州市委书记) 2000年10月江泽民同志对家乡题词:“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经过12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在江苏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名城,我们去年又创成了全国文明城市,这也是贯彻江泽民同志题词精神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今年5月份,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到扬州来调研,要求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的重要题词精神,在已经建成了江苏名城、中国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之上,立足更高的标杆,加快建设世界名城。在我们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后,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定位就是要学习和参照世界上一些先进城市,包括国内先进城市的一些做法,建设好、管理好和运营好我们的城市,同时大幅度提高我们市民的素养和素质。使我们扬州成为一个世界名城,所以建设世界名城是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后,一个新的标杆和一个新的追求。 |
主持人: |
谢正义(扬州市委书记) 首先,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候,就明确提出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为了争一块牌子争一个荣誉,而是真的为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第二个观点就是,我们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第三个我还要讲的,文明城市我们拿到了牌子,保住牌子不容易,擦亮牌子更不容易,因为文明城市的创建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基于以上三点认识,我们整个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应该常态化。我想常态化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们市委市政府和我们相关部门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应当常态化。我们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文明办(创建办)机构不变、力量不减、工作不松,确保有一部分力量,按照原来的工作标准来推进我们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第二个层次,我们面广量大的基层组织和我们这些社会机构,要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就是要创文明社区、文明工厂,尤其是我们的窗口行业继续争创文明单位。
第三个层次,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广大市民心中要常存一个想法,要牢记一个意识,扬州是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的市民一定要是文明人,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尤其是我们走出家门在外面的公共活动,特别是在旅游景点旅游景区主干道的活动,要展示我们扬州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文明形象。 |
主持人: |
倪文连(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 按照有序候车、有序停车、有序行车这个基本的要求,我们将在四个方面要下功夫:第一个是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我们扬州市区的防堵保畅的能力。第二个是在严格整治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我们市民的文明交通行为。第三个是在完善设施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第四个是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进一步引导我们广大的交通参与者能够文明开车、文明行车、文明乘车包括文明走路。我相信在我们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交通秩序一定会更加文明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更加畅通。 主持人 谢书记 除了刚才大家谈到的这些,我们在文明城市的长效管理方面,还有哪些举措或者打算吗? |
主持人: |
主持人 通过刚才那段互动,大家看到了忧虑、建议、典型事例,还有一个提升。按照刚才这样的思路,下面我们再来找一找,还有什么样的担忧和建议吗? 周杰(扬州市民代表) 由于市政府的重视和广大市民的悉心努力,酒后驾驶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发现非机动车有时候占道,行车乘车的时候有些乘客排队无序,各位有一些什么好的建议和管理的方式呢? 谢秉义(扬州市民代表) 关键是要管, 一定要严格管理,而且要常抓不懈,象酒驾就管住了,其他事情也还是一定要严格管理。 |
主持人: |
卢桂平(扬州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我非常赞成吴教授的意见。这个做法,一方面当然首先最直接的,时时在提醒员工遵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倒过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你自己自觉自愿去总结,你这个月是遵守了还是违反了,然后有没有资格去领这个钱,潜移默化地培养一种自觉精神。更重要的刚才吴教授讲的,机电公司从这件事情上讲,我觉得全社会都应该向机电公司学习,它通过这样一个动作,体现了机电公司社会责任。按道理,遵守交通规则是交巡警支队管的事情,机电公司不管交通规则,可能社会上很多单位的人或者领导也不会去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机电公司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要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办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是所有的社会成员、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市民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提高自己内在的素养,要把社会的这种规则内化为自己内心的东西,变成一种内在的准则,不知不觉地按照那种规则去做。二是整个社会按规范加强对社会成员的约束,一定要有外力,就是一定要有规范,很好地宣传规范,执行规范,然后惩处不遵守规范的,只有在这两方面一起下力,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程度。 |
主持人: |
张前明(扬州人民机电公司职工) 我们何总搞这个活动,意义本身不在这个钱的意思上,主要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遵守交通规则创建文明城市。 吴林斌(扬州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我觉得人民机电公司这个做法至少有两个亮点,一是作为一个企业,它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文明创建我们真正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一个企业来参与的,是他们一种自觉,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担当。另外,还有一点做得特别好,让员工自觉地去,我不要你的证明材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我遵守了交通文明,我就来领这100块钱,我违背了,我就不拿这个,实际上是对我们良心的考验,也是在这个上面的一种教育。因为说到底,道德它最终是人的一种自觉,是人的一种素质,是人的一种高度的自律,它这种做法是很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自觉性,提高文明水平的。 |
主持人: |
卢桂平(扬州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一个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很多不文明现象有回潮,我觉得这个非常正常。好的习惯有时候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一生时间去培养。街道的整洁卫生,可以用一些短期突击的办法,而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养素质,确实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努力。 主持人 在进一步提高我们市民的素质方面,大家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建议呢? 何其林(扬州人民机电公司董事长) 我来介绍下我们公司的做法。针对有些市民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从我们公司开始做起,在公司里建立一个交通文明奖,就是每个人只要你不违反交通规则,你每个月自己写个感想,就可以到会计那儿签个字领100块钱。钱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很自觉。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全体员工的素质也确实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
主持人: |
第四部分 擦亮牌子更不容易,文明城市的创建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主持人 作为一个扬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城市,确实是感到非常自豪的,那我们现在已经拿到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是否意味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邹尔强(市民代表) 不能高枕无忧,扬州在创建文明城期间,市民的素质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了,但是我们也看到个别人横穿马路、乱扔垃圾或者随地吐痰等个别的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有所回潮。 主持人 卢部长您怎么看待市民的这种担忧呢? |
主持人: |
谢正义(扬州市委书记) 城市是不是文明,除了硬件,我们的道路,我们的建设,我们的管理是否符合文明城市的这个标准以外,很重要的一条,或者说最重要的载体和标准是我们的市民是不是文明,是不是有一些道德的涵养。所以,扬州好人,是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一个最闪亮的名片和最好的代表。我们正在研究扬州好人的形成机制和放大效应,针对不同的市民群体来选出不同的道德楷模,使人人有道德楷模可学,形成我们整个城市的荣誉体系。现在,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要学习扬州好人、争当扬州好人,要使每个市民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善待家人、善待他人、还要善待客人。作为一个全国的文明城市,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世界名城,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来做好人。今年我们国庆期间,瘦西湖的游客比以往增长了40%以上,但我们所有的道路都很通畅,因为扬州的市民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让路于客,让景于客,展示了争做扬州好人的形象。 |
主持人: |
吴林斌(扬州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扬州好人这样一个群体的出现,以及我们这边大力度的宣传,是人心向善的一种表现。扬州好人在我们扬州成批地大量地涌现,使得整个城市人的一种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使我们重新找回了对道德的信心跟信念。这样我们汇聚了人心向善的力量,聚集了这样一种正能量,这就是我们一个城市文明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的力量。 |
主持人: |
卢桂平(扬州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扬州的广电、报社这两年发了800多篇稿件,推荐了300多位扬州好人,形成了“学习扬州好人、争做扬州好人”的浓郁氛围。我总觉得一个社会还是好人多。我们宣传的这些扬州好人,对我们城市的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概括地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二是发挥了引领作用,我们所宣传的扬州好人在全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大家看到的这些好人,看到他们的善举,都会心向往之向他们学习;三是推动了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
主持人: |
【配音】在邗江区兰苑小区的西大门有一位叫程介兵的修车师傅,多年来,只要是给残疾人修车,他一律免费。在他的身旁有一只箱子,路人来充气,所付的钱都投入这只箱子,积少成多后通过社区捐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居民。
【采访】扬州好人 程介兵:我们的生活呢,比残疾人好多了,有手有脚的,能苦到钱。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帮助他们,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配音】扬州好人 颜展红,一位进城务工的普通农民,他八年如一日,用搬运煤气罐赚来的血汗钱资助了18名贫困学生。有人算了一笔账:平均每瓶气要扛上四层楼,高度在11米左右,老颜一年扛1.2万瓶煤气,相当于上下了15次珠穆朗玛峰。
【同期声】颜展红:我资助他们不是图他们回报,我只要社会上有这种(有)爱心的人就行了,你们走上社会回报社会就行,不要回报我。
【配音】徐兆华,原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他23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许铭荣,老人去世前立下遗嘱,将毕生积蓄赠送给了徐兆华,而徐兆华又将这些积蓄转赠给老人生前所在的社区。徐兆华的感人故事在扬州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配音】他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在普通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就是扬州好人。自从2010年6月,扬州全面开展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活动以来,至今推出扬州好人三百多个,先后组织开展了扬州好人事迹报告会、扬州好人图片展、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等多项活动,不断放大扬州好人的示范效应,形成了“一群好人、满城新风”的扬州现象,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中国文明网等媒体的持续关注。“扬州好人”因此声名远播。其中扎根陕北高原的当代白求恩陈宏如、拾金不昧的“卖唱”妈妈管霞、坚持照顾瘫痪养父的90后女孩张梅琴等19位“扬州好人”还被评选成为“中国好人。 |
主持人: |
主持人 卢部长,目前象他们这样的志愿者,在扬州总共有多少?在创建当中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卢桂平(扬州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文明城市创建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很多事情需要全社会投入,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志愿者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扬州城区现在有100多个志愿者服务站点,600多支队伍,其中包括象红马甲、市民观察团这样的队伍,全市共有近26万志愿者,城区17万人左右。小红帽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排头兵、生力军,已成为扬州最靓丽的风景,在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扬州拿到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牌,志愿者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主持人 除了志愿者,在扬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叫扬州好人。他们是在创建中涌现出的一个道德标杆,也是我们扬州重点打造的一个群体。扬州好人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我们还是用实例来说话。大家前面也讲到,在创建当中城管和小贩其实是一对非常复杂的关系,有的时候甚至是死对头,经常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是在我们扬州城管和摊贩的关系却非常的特殊,特殊在哪里?还是请当事人告诉大家。
仲成云(个体摊贩) 我叫仲成云,我在瘦西湖做生意有13年了,一直卖水果,我家女儿上大学,家里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瘫在床上,老公下岗,一家人没有什么固定收入,就是靠小生意维持生活。创建文明城,城管局夏宇局长跟我讲,说不好摆了,我说不好摆了,怎么办? 我家要生活。
夏宇(扬州城管局蜀冈瘦西湖分局副局长) 听了这个事情我当时感触很深,我们这个管理对象,家里有这么大困难,十几年来,全家就靠她一个人摆摊维持生计。当时我就跟她讲,扬州创文明城,市场秩序要规范,城市环境要优化,摊点不好乱摆。你家里还有什么困难,你可以跟我讲,姑娘上大学我来资助。当时我们了解到她是汶河社区小码头的居民,当时我们市局正在文昌商圈时代广场搞疏导点,我说你赶紧去报名。
主持人 听说报名过程当中还有波折,是吗?
仲成云(个体摊贩) 去的时候因为迟了,没有名额了。后来我遇到一个好姐妹,她听到我家的情况,跟我合伙干,后来又转给我一个人做了,就是旁边这位哦。
吴秀萍(个体摊贩) 那个时候了解她的困难吧,本来我以为我困难,没想到她比我还困难,所以我们一起合伙一起做。做了两个月,生意也不是太好,不能养活两家人,然后我就说我就算了吧,就让她做了。
仲成云(个体摊贩) 我对扬州人印象很好,感谢各级政府,感谢城管局,我遇到的好人多,好人之外又遇到好人,到底是文明城市嘛。
夏顺义(扬州市城管局副局长) 其实在我们城管环卫系统,好人好事还有很多,有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比如今天也来到我们现场的孙世英,还有我们勇救轻生少女的数字化城管监督员,协助公安抓捕在逃贩毒逃犯的城管队员,这样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这个与他们自身文明素养有关系,与我们扬州好人好事的宣传氛围紧密相联,也与我们城管系统经常性的加强教育、开展业务技能交流紧密联系。
孙世英(环卫工人) 当时捡了两万块钱,这个钱本来就不是我的,更何况,我们扬州是文明城市,我们扬州人,走到哪里人家都说好。捡到钱后我就把钱还回去了。
主持人 今天在现场的好人非常多,李彬也是我们的扬州好人之一,他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在退伍之后还一如既往地照顾那些牺牲子女的父母亲,成为十四个战友父母的儿子。李彬还做了将近两百场的宣讲演讲,直接的听众应该在二十万人次以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李彬(扬州好人代表) 刚开始我也没想到有这个效果。2009年我在扬州大学做过一次演讲报告,听众好几百号人,学生的反应比较强烈。当时扬州大学有两百多名新党员,他们主动找到我,要求我带他们到烈士陵园在烈士的墓前宣誓入党,表示愿意为党的事业贡献一切。有大学生就把活动的视频消息发到了微博和网络上,后来上海复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还有其他大学,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也请我去,为同学们去做这个演讲报告。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第一演讲厅作报告时,其中有位同学她的父亲,也是参加过保卫祖国的老军人,她听了我这个消息以后就打电话给她爸爸,她说:“爸爸,我听了李彬叔叔这个事迹啊很感人,同学们听了以后也都很感动,你也是一个参战的军人,你怎么不做这个事情?”后来她爸爸就主动找到我,跟我联系,请求参加我一系列的活动。
主持人 可以说扬州好人是我们扬州在文明创建当中最闪亮的一个品牌,那么扬州好人到底有多少?扬州好人的名气到底有多响?我们再来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
主持人: |
魏晓桐(个体摊贩) 我和我妻子是双下岗职工,过去都是靠摆面摊维持生活既影响文明城创建,收入也不稳。经过创建,在政府和城管局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我们旌忠社区设立了临时疏导点,让我们有了一个安定的不怕风吹日晒的经营场所。我们感觉到很高兴,跟城管也没有冲突了。 夏顺义(扬州城管局副局长) 移动摊点的管理,是我们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它关系到我们一些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就业。移动摊点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市容环境。近几年我们通过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城市设立便民临时疏导点。这样既维护了摊贩的利益,同时又方便了群众消费的需求,还保障了市容环境的卫生。今年上半年,我们市政府又出台了市区临时摊点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为我们城市管理提供了政策的依据,实现了移动摊点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
主持人 这几年来,我们的市委市政府也一直都在大力地推进民生创建,通过惠民实事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下面再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 【采访】扬州机械厂宿舍居民 陈浚泉 小区的道路坑坑洼洼常出问题,小区的下水道堵起来了,屋顶上木头瓦片往下掉,砸伤过行人。
联谊社区主任 徐萍 为这个小区改造我已经哭过两次了,居民每次开居民代表述职大会的时候,我都跟居民承诺,我心里很难受,我就想把这个小区改造好。
*********
主持人 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片段,是前年我们在《市民论谈》现场当中一段讨论的内容,今天我们把这个社区的居民也请到了现场,我想问一下在改造之前,您刚才讲的那种情况,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浚泉(扬州机械厂宿舍居民) 改造以前,小区脏乱差而且危险,很多人的子女出去了都不愿意回来。那次《市民论谈》以后,我们提出来希望改造,马上得到市政府支持,并列入改造计划,当年就把小区改造好了。小区外头还有一个杂乱无章的货的市场,创建期间,货的市场也被取缔了。环境好了,我们小区居民感到在扬州很幸福。我们当时向市政府送了个“幸福扬州”的匾,充分表达了我们小区居民,对市政府改造老小区感谢的一个心意。我们希望今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活在扬州这个城市,我们有这个体会:我家有个亲戚,老早来过我们扬州机械厂的宿舍,之后不愿意再来,环境太差了。创建后,再来我这儿串门找不到地方了,因为我们联谊路也改造过了。他打电话过来说:“哎哟真没想到,你们这个地方改造得这么好。”所以,我待在扬州生活,我的小鬼(子女)已经到其他小区了,他要我们住到其他地方去,我都不愿意,还是希望待在我这个老小区。 主持人 那子女现在还愿意回来吗? 陈浚泉(扬州机械厂宿舍居民) 每天都回来。 聂春阳(扬州市老小区改造办公室副主任) 从2008年开始,我们对市区90年以前建成的两万平方米以上的,成片规模的这种老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市里面投入总的资金近6个亿,对小区的道路、雨水污水分流、监控还有绿化等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改造老小区87个,改造面积达到510多万平方米,惠及7万户将近20多万人。还对改造后的小区落实了长效管理措施,确保整治效果的长久保持。老小区改造得到了小区居民群众大力支持和关注,小区面貌一新,不仅改善了小区环境,还改善了城市建设的文明形象。 主持人 其实老小区改造只是我们民生创建的一部分。谢书记,您怎么看待民生改善和文明创建之间的关系,扬州这几年在我们的民生改善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总共花了多少钱? 谢正义(扬州市委书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近几年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我们的总抓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和创建利民来推进我们民生各项工作。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坚持讲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利民,我们也讲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天天笑脸不如办成一个实事。我们创建为民还有惠民,一定是很具体的很实际的,要从我们老百姓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一些问题,开始解决起。刚才我们机械厂的老同志也讲过了,我们把老百姓的所想包括所怨,抱怨的怨,作为我们民生改善的第一信号,来制定我们各项民生工作。截止到2011年 ,我们已经连续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除了你们看的这个老小区以外,这几年来我们还做了很多大量的民生大事实事和难事。
首要的就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这几年在基本民生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个稳定的就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花了30个亿收购了530个小水厂,铺设了380公里的主干网,使我们全市的老百姓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比如说我们在市区制定实施了1161市长菜篮子工程,保证我们所有老百姓每人每天可以吃上一斤新鲜蔬菜。
第二个就是重点民生。比如说我们的社会保障,无论城乡保障还是职工保障,我们的覆盖率都超过了98%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还有一个就是难点民生。在打造清水活水的城市的同时,我们还打造不涝不淹不堵的城市。前几年,一下暴雨,我们城区有的地方经常淹,今年,我们改造过的积水点基本上没有淹,这点,你们大家最有发言权,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交警城管最有发言权。我们电视台也做过好多对比的报道,去年大雨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今年改造后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还投入了巨资,解决了一些难点问题,比如说我们投入了50个亿 ,把1975年以来我们市区的20万被征地农民,全部转换参加城镇保险。这些民生工程都是实实在在的。
我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要去号召去推进,更要真正用心为老百姓去办实实在在的事情。只有看到了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老百姓才能体会到我们党委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良苦用心,只有体验到了这些变化,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来拥护支持我们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
第三部分 扬州好人,是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一个最闪亮的名片和最好的代表。
主持人 我们知道,创建需要政府推动,但是,创建更离不开老百姓的参与,那么在参与这个方面我们扬州市民又是做得怎么样的呢? 王培华(扬州红马甲义工队队长) 在文明创建的过程当中,我们有随身四件宝。这个四件宝有筷子夹子、铲子、垃圾袋,还有抹布。我们的红马甲是一个快乐马甲,每天走到哪里拾到哪里。但是创建以来最近就拾不到垃圾了,老百姓觉悟高了,乱扔垃圾的少了,四件宝要下岗了。 郑翔(文昌花园社区书记) 我们社区也有两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一支是由困难群体组成的,他们当中有低保户、大病救助对象,也有下岗失业人员。我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还安排了就业岗位,他们也回报社会感恩社会,在创建期间他们放下了自己的事情,放弃做工挣钱的机会,来清理楼道、站马路、维护交通秩序,积极参与到创建当中。还有一支队伍是我们的残疾人组成的低碳服务队,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小区里拾烟头,一方面倡导低碳生活,另外一方面也维护了小区的环境。只有这些普普通通的志愿者来参与进来,才能使我们的文明创建有序地推进,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王麟来(扬州市民观察团团长) 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观察团,是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的一个志愿者组织,发挥着“啄木鸟”式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头的作用。我们每个市民观察员都把参与创建巩固创建成果作为己任,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提出了两万多条意见和建议。 |
主持人: |
第二部分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天天笑脸不如办成一个实事。 主持人 刚才我们谢书记讲创建为民惠民,那么到底怎么一个为民惠民?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我想,我们小巷总理们对这方面的感受应该是最深的,谁来说一说? 伏正予(荷花池社区主任) 我们社区多是老小区,有个低保户来找我说:“伏大妈啊,文明创建我们很支持,煤炭炉子也就不能烧了,我也想烧天然气。但是3000块钱的管网初装费,我拿不出来。”我就向创建结对单位——市人大报告,又到燃气公司做了沟通。燃气公司创新理念,为我们群众服务,3000块钱的管网初装费,低保户可以分四年还清,一个月只还63块钱。通过这个事情,还将这个政策推广到整个扬州市,扬州所有的弱势群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烧上了天然气。 主持人 燃气公司的负责人今天也在现场,我想问下,之前有没有这样初装费都可以分期付款这样的先例? 储彩丰(扬州中燃公司副总经理) 没有,我们去年在创建期间,接到荷花池社区伏主任反映的这个情况后,就立即和伏主任一起,跟相关部门进行磋商,召开了社区主任代表、居民代表以及民政部门、市人大等相关部门的座谈会,制定出台了扬州市低保困难家庭安装天然气的办法,明确了我市低保家庭燃气一次安装到位,费用分四年还清。这个办法得到了低保困难家庭积极的响应,目前已经装了200多户。应该来说,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解决我们低保困难家庭安装燃气的困难,这在我们燃气行业还属首例。 |
主持人: |
王麟来(扬州市民观察团团长) 我们市民观察团是与文明创建共生共长的,八年来我们以“观察社会、引领文明、推动创建、促进和谐”为宗旨。说实话,以前想要挑刺很容易,现在我们扬州城文明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了,不文明的人和事越来越少了,我们想要挑刺也变得越来越难了。
主持人 谢书记,听了刚才讲的这些变化,您觉得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谢正义(扬州市委书记) 听了我们基层干部社区主任包括市民代表和市民观察团讲的这些,我很欣慰。我们文明城市创建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人民群众的拥护、理解和赞成,发生这些变化我想很重要的是说明了两条:
第一条,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应当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多年的追求,早在十年之前,我市就提出来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市委再次提出来要在扬州建城2500年的时候,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特别是在2010年和2011年,打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说明市委市政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提高城市的硬实力。一手抓文明城市的创建,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的硬基础、软实力,软硬兼施,互动并进。现在看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011年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扬州在全国294个城市中首次列入前四十强,居民幸福感幸福指数在全国排前三强。这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城市创建是同步提高互相促进的。
第二条,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提出“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的创建理念,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刚才所说的这些变化,都是从我们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个城市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我们创建理念是完全正确的,说明我们创建成效也是比较好的。 |
主持人: |
伏正予(荷花池社区主任) 过去在文明创建的时候,我们为了疏通楼道,哎呀那个苦啊!脸上流的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再加上心里憋屈,怎么个憋屈啊?老百姓有时候不理解,因为老城区住房小,很多东西都堆到那个楼道里,整个楼道都要疏,我们疏出来的杂物有十几卡车,群众还不理解,还要说一些怪话牢骚,那个心里难受啊。今年好了,今年我从一楼爬到六楼,是从一楼笑到六楼。
主持人 为什么?
伏正予(荷花池社区主任) 老百姓表扬我,说我好还倒茶,他们一句话我听得最高兴,“我们不能给主任添麻烦,主任太苦了 ,主任做的这些事,都是为我们好。” 郑翔(文昌花园社区书记) 环境美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社区和社会都和谐了。
王安(公交车驾驶员) 乘车排队让座,垃圾不乱扔,车容车貌比过去整洁了。
王深根(交通协管员) 交通秩序现在有大大的改进,以前我在西站岗干了八年,前六年,维持岗口秩序压力很大。 主持人 这两年呢?
王深根(交通协管员) 现在井井有条的。 |
主持人: |
第一部分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是我们的根本理念。
主持人 转眼一年又快过去了,那么在这一段时间,扬州到底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又给扬州带来了什么?我想在座的各位市民代表感受一定是最深的,哪位先来说一说。 鲍锦珍(皮市社区主任) 这个文明城市含金量很高,我体会很深。我用几句话来形容它,六车道 八车道,城市文明大提高,四通八达有公交。小街巷、老街道坑坑洼洼添烦恼,希望政府关心到,目前已经实施了,大街小巷换新貌,群众百姓哈哈笑。 |
主持人: |
【配音】在2010年2月21日,扬州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吹响文明创建号角。 2010年5月,扬州举办2009年度扬州好人表彰会,一批平民英雄登上领奖台。2011年1月,扬州表彰2010年度十大扬州好人标兵。 2010年5月,扬州开展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模拟测评,并制订了《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办法》,启动了创建问责机制。 2010年9月,中央文明办对全国117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测评。扬州城市公共文明指数位列全国第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全国第八,两项测评均列江苏省第一。 2011年6月,扬州文明创建工作接受“省考”。扬州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推荐名单。 2011年9月,扬州文明创建工作接受国家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公示名单。在入围的14个地级市中,扬州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接受公示。 2011年12月20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扬州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经过努力,扬州再添一块金字招牌,文明城市创建圆满成功。 |
主持人: |
主持人 扬州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是大运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扬州园林、精美工艺和淮扬美食的故乡。历史上的扬州光耀中外,今天的扬州也熠熠生辉。近年来,扬州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多个国家和世界级的荣誉称号。在2011年的12月20号,扬州又多了一块沉甸甸的荣誉,那就是全国文明城市。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一起回顾一下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请看大屏幕。 |
主持人: |
主持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很多人认识扬州,往往是从李白的这首诗开始的。其实扬州的美,可不仅仅限于美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则是这座城市的另外一种美,那就是由表入里直抵人心的文明之美。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扬州市文明办、扬州广播电视台承办,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协办的全国文明城市书记市长访谈活动的扬州专场。我是主持人冯洁,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参加今天访谈活动的嘉宾。中共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同志,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卢桂平同志,今天到场的嘉宾还有与文明创建有关的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我们的社区代表市民代表和专家,欢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