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20日专电(记者杨一苗、蔡馨逸)9月19日晚,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电影节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市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电影节组织者,一起探讨了夏威夷、东京、釜山等知名国际电影节的未来走向。 ? 保护和发展本国电影产业,并不断扩展海外市场,同时展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艺术,是各个国际电影节的基本宗旨。近年来,许多电影节也开始尝试转型,在贴近观众及培养新锐人才方面不断发力。 “一个国际性电影节,有责任将本国难觅的海外电影送进国内影院,也应大力向海外推介本地电影。当前,多数电影节都在试图将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结合。”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名誉主席恰克·伯乐说。 创办于1977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早的电影节。据该电影节协会总监高思雅介绍,香港国际电影节一直致力于将亚洲影片和华语影片向全世界推介,近几年则越来越关注观众的感受,通过邀请著名导演和演员,让观众感受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以此提高普通民众的参与度。 而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则在发掘和培养新锐导演上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釜山国际电影节创始人金东虎说:“我们通过建立教育机构、设立筹资平台等方式支持新锐导演,亚洲很多有才华的年轻电影人以釜山为起点,成为全球知名的制片人或导演。”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演员陶虹认为,加强中国电影行业与国际对话,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主要目标。“从今年的600余部参评影片来看,关注现实、文化多元、国际化视角也是本届电影节的鲜明特色。” 中国作为高速增长的电影市场,正不断受到各国际电影节的青睐。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440亿元,城市影院观影人次超过12亿。 恰克·伯乐说:“我们邀请过张艺谋、顾长卫等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人参加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希望能够以中国为起点,为美国的影院找到亚洲的电影。我们已经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建立了交流项目,鼓励更多青年学生能参与到电影全球化之中。” “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地化、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观众需求与电影创作等方面找到平衡点,是决定国际性电影节的未来走向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思雅说。 (责任编辑: 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