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艺、武学和武道-艺术天地-市长杂志网-市长杂志官网-市长网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首页 非遗传承 社会法制 聚焦三农 文化教育 名人名企 基层社区 书画展讯 人文史地 健康视线 环保 艺术天地 公益慈善
当前位置: 首页>>艺术天地

少林武艺、武学和武道

时间:2016-08-04 06:28:56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武艺在民国以前一直是武术的正式名字,武术、国术则是近代才出现的词语。2006年少林寺启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时候,正式确立了以少林功夫(shaolin kongfu)描述少林僧人修习

    武艺在民国以前一直是武术的正式名字,武术、国术则是近代才出现的词语。2006年少林寺启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时候,正式确立了以少林功夫(shaolin kongfu)描述少林僧人修习千年的,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内涵,以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体系,从而取代以前所用的少林武艺、少林武功、少林武术。
    释永信所著的《少林功夫》一书中说“随着技术和理论体系的日臻完备,少林功夫又被称作少林武艺”。159页又说“少林寺保持传习武艺的传统,元明少林寺以武艺名天下”这些年,少林寺武僧团的全球巡回表演使得少林寺、少林功夫成为唯一成功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我们在谈论这一话题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回顾一下少林功夫的内涵。我把艺术表演称作“武艺”,把少林武学,称作传统,释永信在《中国武术大典》序言中指出,对少林功夫来说武道就是禅道。最近和很多朋友交流谈论,在这里和大家谈谈我对这三方面内容的认识。
    表演一直是中华武术的附加功能之一,古代的武术表演来自宫廷。在汉朝甚至被用作招待外宾的娱乐项目。从1989年少林寺武僧团第一次亮相海口的时候,少林功夫“文化使者”的身份就已确立,少林武艺之美随即在此后的20多年中风靡全球。
    10年之后,功夫舞台剧由少林寺和英国3A公司首创,第一次以西方人的目光审视、展现中国功夫。现在看来,也许《少林寺·生命之轮》的艺术成就并不算高,但是这部剧目的出现确实起到了历史杠杆作用,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才慢慢受到启蒙:文化要走出去,必须用西方人的方式。2000年国家文化部决定另起炉灶,以中国人的目光展现传统武术,与少林寺合作编排了《少林雄风》。与《生命之轮》相比,《少林雄风》并不见得高明许多,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探索,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09年少林寺与欧洲著名艺术家合作的《空间》毫无疑问把少林功夫的艺术之美推上了巅峰。《空间》至今已经参加了欧洲和美国60多个艺术节,获奖无数,每次演出结束,谢幕常常达到了3次以上,有的时候因为观众太过热情,不得不谢幕6次!这部作品充分运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任何语言,少林武僧甚至穿上了西服参加表演。道具只不过是10几个木头箱子。西方现代舞和东方传统武术,两种艺术的相互比照与亲密对话,探寻肉体与心灵的张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不敢说不会有新作品超越《空间》,只是说要超越很难。少林寺在功夫的艺术表现上可圈可点,精品迭出。武学上同样在艰难推进。
    不客气地说,新中国建国60余年,整个中华武学基本上没有发展。不论是被武术家和学者诟病的《武术段位制》,还是以偏概全的《中国武术史》,让人讥笑的《武术健身操》,都让中华千年武学走入歧途。
    当然,也有亮点。那就是释永信主编的101卷的《中国武术大典》。释永信利用自己少林寺方丈的地位和影响,把各大图书馆、民间收藏家珍藏的武术古籍善本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大结集。
    我一直认为,对于传统的文化,不要急于创新、改变,先把老祖宗经过历史和实践双重考验的智慧继承下来才是正道,武术更应该如此。最应该汇编《中国武术大典》的应该是官方的体委和武协。可惜他们没有做。《中国武术大典》不是发展了武学,但是是整个中华武学的根基。
     少林功夫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虚花的招式增加了很多,新创编而无用的东西也很多。除了1927年意图振兴少林,却把少林带入深渊的妙兴推动了少林武学的发展外,少林武学基本上没有发展,更谈不上什么成就。为了能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2003年起,少林寺组织人力财力,成立了少林功夫工作室和少林遗产整理部,开始编撰《少林武藏》,意在完成自宋代方丈福居汇编《少林拳谱》之后,对少林功夫的第二次大结集。10年来,人员更迭,困难重重,但《少林武藏》的创作工程仍在推进。

少林武艺、武学和武道

少林武艺、武学和武道


    千年中华武学一直都有一个遗憾:练得好的文笔差,文笔好的不会练。由于时代的变化,单靠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传承,中华武学的发展举步维艰。在全国武术学校衰落而登封的武术学校却一枝独秀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承认登封附近的少林寺起着很大的支撑作用。少林寺有责任、有义务发展少林武学。即使不能发展,也应该像释永信所说的那样,把平台做好。
    《少林武藏》就是一个少林千年武学发展的平台。少林寺这些年一方面着重于假借各种艺术手段展示少林功夫之美,一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挖掘、整理、集结传统的少林功夫,意在使这一独特的东方文化根深叶茂,一代代传承下去,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少林武艺、武学和武道
        《中国武术大典》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武术典籍汇总之作
    少林武道是禅道。换句话说少林功夫是修禅的法门。赵朴初曾经说“少林称第一,是禅不是拳”。曾经有好几年,我觉得赵朴老说错了,应该改为“少林称第一,是禅也是拳”。现在我觉得赵朴老确实很有智慧,对于禅来说,拳不值一提。作为禅宗祖庭,虽然一直都有“武以寺显,寺以武名”的说法,但是少林寺自己应该清楚,功夫只是学佛修禅的一个法门,禅才是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也许正因为如此,少林寺的“禅七”和禅堂坐禅,才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拥有更高的地位。禅七期间,任何车辆必须在禅堂前面数十米停下,包括释永信在内都要步行回到方丈室和禅房。平时在禅堂坐禅的禅师,被僧团所敬仰和尊重,就连过堂吃的斋饭都由专门的厨师制作。寺院的财力、精力无条件向禅堂倾斜。虽然坐禅的禅师不一定就是少林寺的僧人,但是通过吸引全国优秀禅师聚集少林,本身就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引。相信不久,以武入禅,甚至开悟的少林僧人会越来越多,从而真正的成就少林功夫之禅道。

少林武艺、武学和武道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