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书画艺术 拓创“艺笔怪书”-艺术天地-市长杂志网-市长杂志官网-市长网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首页 非遗传承 社会法制 聚焦三农 文化教育 名人名企 基层社区 书画展讯 人文史地 健康视线 环保 艺术天地 公益慈善
当前位置: 首页>>艺术天地

传承书画艺术 拓创“艺笔怪书”

时间:2013-06-19 15:10:13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马建通,字艺寿人,河南洛阳人。现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创新优秀专家,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中国书画当代第一怪笔,翰墨戏韵创始人,河南省首届

马建通,字艺寿人,河南洛阳人。现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创新优秀专家,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中国书画当代第一怪笔,翰墨戏韵创始人,河南省首届当代书画创新名人奖唯一获得者。他出身梨园,天赋秉异,九岁学习书画,十六岁被洛阳市歌舞团特招从事声乐、舞蹈、书画,并师承样板戏《红灯记》李玉和扮演者--钱浩亮先生学习京剧。七十年代曾荣幸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应邀为总理现场创作牡丹画作,得到总理充分肯定,为洛阳牡丹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调入地方剧团从事戏剧表演及舞美设计工作,马建通涉猎广泛,多才多艺。可谓“读通万卷知书贵,历尽百关悟道艰”。后又师承沈鹏大师,在传承书画艺术的神、形、气韵融会贯通,艺成一家,拓创出了“艺笔怪书”。以“戏曲之魂悟书法之神”,开辟了韵味新趣的创作之路。
马建通四十余年的专业艺术生涯.全方位涉足,集国画书法,文学诗词、歌舞戏剧于一身,
书画作品和个人业绩收录在《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中国当代书画家代表典库》、《中国书画家名家名作典藏》《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辞海典籍八十余部。
马建通多年的声乐、舞蹈、戏曲、编剧、导演工作,赋予了他对艺术的深厚积淀,马建通有着驾驭汉字书法与戏曲文化同根同源、相互借鉴之能力,有着不同的艺术思路和大胆的创新,呕心沥血、持之以恒,终于完成了戏剧文化与书法(画)艺术融会的创举,尤以甲骨文创新独领风骚。
艺术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为求书画艺术境界的自我突破.马建通孜孜以求博占通今,走出了一条“先同古人合,后与古人离”的道路。马建通认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是依据“六书”而来,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演绎而来的。聪慧的古人把实践中看到的人或物,经大脑加工,用线条的形式把它描绘出来,既是文字也是画,中国文字与绘画产生时.就具备着书画同源。它是书画尺幅之内相互印照而产生的极其高雅的艺术门类。马建通正是以这种思维形式着手于“书理”与“戏理”融会贯通的探索。戏剧是舞台上的艺术,用声、光、色调、人物、肢体语言来塑造人物、重塑灵魂;书法艺术是艺术家用线条将现实世界之美,体现书法之神,两者虽是两个独立形成的艺术形式,却同时表达出人类对真善美、假恶丑所产生的共鸣,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把两者结台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书画形式。在马建通的心头
油然而生。多少个午夜时分,万籁俱寂,马建通静坐于几案之侧,展前贤法帖于灯下,赏文辞诗句之美妙,统揽布局章法之奇,思悟顿生,随展纸于几案,研墨濡毫,以帖为范,静心凝神而临之,寻求答案。笔毫行走于宣纸之上。轻、重、徐、疾,或如雷鸣石附,或似云卷云舒,或犹滚滚波涛向前奔涌,或化作涓涓细流九曲回环。书法艺术之精、之妙、之味、之趣尽显于墨趣笔闻,满益于笔底毫端,化为一根根神秘奠测、变化多端的线条,将灵感之魂引入一个充满梦幻的艺术殿堂……
马建通创新的特点,就是在传承书画艺术的同时融人自己的舞台实践积累,用舞蹈的肢体语言与翰墨相结合,巧妙的使戏剧身段,舞蹈肢体和音乐之节奏相融汇,明墨重彩点缀其中,多角度表现,张弛有度,天人合一。拟古而赋新意,使抽象化文字转为千恣百态的形象化墨趣,各种舒卷自如的戏剧身段跃出纸面,惟妙惟肖的墨趣书法,实现了让戏曲之魂去悟书法之神夙愿,形成了艺笔怪书的风格,为书法艺术树起了一面全新的旗帜。    -
马建通敢于打破桎梏,深悉戏剧、音乐、舞蹈之精髓,明墨重彩点缀其中,彰显个性,使古老的甲骨文字,在其笔下落墨生花,古树发新芽,开成“是书似画”之佳作,利用颓笔不废,叉峰生花,产生出大量“飞白”之苍韵,来营造出刚健有力的交响曲,体现人们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使书法的音面如茫茫雪海中的劲松,似峭壁奇峰的古柏,大气磅礴,雄壮巍峨。真可谓“真草隶篆舞锦屏,玉锁金关啸虎声”。
草书是大多书法家追求的载体,但马建通的草书浑然大气,如“战鼓惊天地,出征催鬼神”。他以“紧急风”为切入点,意念运管、挥毫旋舞。形成千军出征,万军拔寨之势。左突右掩,见缝插针、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刀光剑影的古战场,那追魂击魄的恢宏气势,营造出生命的自然呐喊。
马建通创作的“简书”独具匠心,与时俱进,瘦金体书法《医德》如飞燕旋舞,姿飘欲仙;《福寿安康》老迈持重,如“包拯坐堂”似“姚琪布阵”,令人遐想无限,思绪万千;《居安恩危》根深蒂固、雄壮巍峨,给人以道劲古朴之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视觉冲击在马建通的作品《大山》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马建通的书体之多,风格之新,立意之奇,创意境界之高。在文化艺术创新领域中独领风骚,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使人叹为观止。
在绘画方面,马建通有深厚的造诣。深人生活,到大自然中写生,寻求最具有生命力的形态,这是马建通的一贯做法。细观马建通之牡丹画作,生机勃勃,营造出活泼向上,雍容华贵之大气;欣赏马建通佳作之花鸟,构图严谨,更是把戏剧的“五功四法”体现得淋漓尽。画中的小鸟好像在竞相歌唱,鲜花似在争奇斗艳。令人心旷神怡;马建通之作山水画更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境界。
游弋在马建通的作品中,犹如走进浩瀚大自然的舞台,好似甘甜的泉水,涓涓细流,文秀的瀑布,倒影如镜的潭池,令人心旷神怡,仿佛吸收清新隽永的森林气息,观赏竹木花草的艳态神姿,体味山野沟壑的风土人情,悠然自得,超凡脱俗。读诗句,听溪水奏章,看书画,思人间世道,如痴如醉、亦真亦幻。
马建通佳作如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陪同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洛阳参观期间,荣幸应邀现场创作《洛阳牡丹》,得到了总理的充分肯定。《梅花傲塞霜》,《花好月圆》,《国色天香》、《流金岁月》、《牡丹清香溢国人》等作品,荣获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金像奖、纪念孙中山130周年诞辰书画大赛金奖、跨世纪中外书画家百优金奖、华夏魂特别荣誉奖、世纪英才奖等。百余幅书画作品被政府做为礼品馈赠国外友人及外交使节。马建通的怪笔简书(沁园春·雪)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些作品为马建通的书画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马建通的卓越成就,曾先后获得中国戏剧家协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古文字研究员、中国花鸟画创作员、中国书画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美阿国际艺术中心书画家(师)、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国家一级书画师、“强国人才书画家”。当代书画艺术专家”、“最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画家”等多项殊荣。
马建通的书画赋予了大自然万物一种全新的生命,达到了画中有书,书中有画的至高境界,一扫过去文人雅士的那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画风,给人一种与时俱进,催人奋进的视觉冲击。(许锋利肖东红)
 
马建通作品选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