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案件举报中网络诈骗超5% “流窜犯”最难打 今天上午,在公安部的指导下,阿里巴巴联合百度、腾讯、亚马逊中国、盛大、网易、新浪、巨人、赶集等国内21家互联网企业,打破竞争“篱笆”,宣布成立互联网反欺诈联盟,旨在为网络交易安全围起“联防圈”,全网联合打击已经触及到中国互联网安全底线的网络欺诈。 另外,今天上午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互联网交易安全峰会上,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今年以来,公安部门接到的举报超过5%事关网络诈骗。上周,公安部已开始部署打击整治网络诈骗的全国行动,网络警察在行动的同时,也会和国内的主流网上平台联手。 网络欺诈“流窜犯”最难打 调查显示,2012年以来网络钓鱼正在改变依赖广告及文字链接的老办法,转向成本更低廉的微博、微信、二维码等新兴应用。巨额钓鱼攻击已开始在网上盛行,并以低价为诱饵、网站为平台、线下打款为手段。黑客及网络欺诈者不仅盗取钱财,还会疯狂套取个人身份信息,这些用户信息被大量套取后,被卖给“下家”。“下家”利用手上资料,群发短信或邮件推销隐私信息。还会在网上发布广告,使用搜索引擎或聊天工具也可搜索到。 从打击难度看,目前最新且打击难度最大的为“三方欺诈”。比如:犯罪团伙在微博、论坛发布兼职刷信用的信息,并通过搜索引擎、聊天工具等渠道大面积撒网。为避开电子商务平台的监控,犯罪团伙会要求受骗者用QQ等各种工具传递信息。当受骗者上钩之后,犯罪团伙就会展开连环骗局,分别以培训、实习、转正的理由要求他们拍下指定店铺的商品(主要是Q币、游戏装备等)。当犯罪团伙卷走这些虚拟物品后,会到一些游戏交易平台销赃,赃款又通过在线支付工具和线下取款机洗白。 围堵“捉老鼠”才能捉得到 调查显示:网络欺诈已呈现出跨平台流窜作案的趋势,只要看到某个平台防控做得好,犯罪分子就会转到其他平台继续作案。互联网欺诈发展到今天,已不仅限于常见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交易安全案件都体现出产业化和生态化的趋势,如今的黑客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组织、有分工,甚至有专业欺诈公司为背景的产业化作案。 对此,阿里巴巴等21家互联网企业今天启动统一的用户安全模型机制,建立统一模型及互通共享机制。多方联防联打,明确信息发布渠道、沟通渠道、交易渠道、支付渠道四大环节联防联打的权利义务,并制定行动纲领,细化行动准则。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邵晓锋坦言:“互联网企业都是网络诈骗这条‘黑色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关卡,也都是网络犯罪的受害者。虽然我们在业务上有竞争,但网络安全无疆界,为了维护所有用户和互联网的基础利益不受侵犯,互联网企业之间必须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层层设卡、联防联打,围堵“捉老鼠”才能捉得住‘神出鬼没’的网上‘老鼠’。” 本月日增欺诈网站9533家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今天发布最新数据显示,6月以来,互联网上钓鱼欺诈网站数量明显上升,日均新增欺诈网站9533家,日均拦截欺诈网站约915万次,相比一季度涨幅高达30%。《2012年中国网站可信验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网络诈骗每年给网民至少造成308亿元损失,而网购遭欺诈网民达6169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预计,网上支付交易整体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逐年增加,网上支付在未来3-5年有望超过线下支付金额。但由于在中国地区人口稠密、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支付安全问题相对欧美地区更为突出,如国内网络支付市场风险水平约为0.01%,而在国际网络支付市场这一数据为1%-2%甚至更高。巴曙松表示,网上支付风险控制要有新思路,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和联合创新来解决安全问题,而不是传统金融增加交易成本牺牲效率的方式。 (责任编辑: 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