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的小场镇,到今日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4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重庆江津双福新区用了近10年的时间完成这一辉煌的历史跨越,成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A 农耕小镇 新城破茧 端庄中式的城市大门,宽阔的城市道路,便捷发达的交通系统,细致完善的服务网络,舒适惬意的居家环境,让每个双福人都感到无比的幸福。超市、商场、电影院、邮局、银行、医院、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双福人每天都在感受着这块土地的变化。 “过去的双福是个乡场,今天的双福是座城市!”望着面前的车水马龙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种了几十年庄稼的双福新区居民孟银礼老人感触万千。 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10多年前的双福是这样的景象:低矮杂乱的房屋,凹凸不平的道路,冷冷清清的街道,稀稀拉拉的人群,“一四七”赶场天,小镇才会变得有些热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沉寂而简单。 2001年,双福建镇,依旧是一个传统的纯农业镇,二、三产业几乎为零,只有以种植花椒、水稻、柑橘等农作物为主的种植业,没有改变自给自足的传统乡场经济发展模式。全镇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不足1000万元,在2002年原重庆江津市综合实力的排名中,仅仅排在第35位。 2002年,双福迎来了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重庆江津市政府批准正式启动双福工业园区建设。双福被重庆江津确认为融入主城、承接主城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由此开启了双福建设的大幕,规划、拆迁、平场、招商等密集推进,众多企业开始入驻双福。2004年,双福工业园经国家五部委检查并经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批准为重庆市级工业园区。 2008年,双福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这一年,《重庆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将双福定位为重庆江津的北大门,加速融入重庆主城。同年,重庆江津区委、区政府宣布成立双福新区管委会,原双福镇党委、政府和双福工业园区合署办公。 2009年底,重庆进入“二环时代”,具有区位优势的双福由于提前谋划布局,赢得了发展先机,一系列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双福。 如今的双福新区,津马大道横贯南北,九江大道纵横东西,重庆绕城高速穿城而过,新城道路骨架羽翼渐丰,一栋栋现代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拔地而起……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10平方公里,10年翻了20倍,城市人口已达10余万,双福新区建成和在建的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框架已然成型。短短10年时间,从弹丸农耕之地到城市发展新区,双福新区完成了美丽的蝶变。 B 主城外扩 乘势而起 双福漂亮了,这是每位来到双福的人最大也是最直观的感受。 “双福的变化得益于两大机遇!”双福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称,主要是重庆主城的外扩和重庆江津承接主城联动周边的发展策略。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稳增长的最大动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城镇化战略启动,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成为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庆直辖后,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正向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外扩城市空间,将各项资源向外延伸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必然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处于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一些重要节点,如重庆沙坪坝大学城组团、重庆九龙坡西彭组团、重庆北碚蔡家组团、重庆两江新区鸳鸯组团、重庆南岸茶园组团等地成为主城外延扩展或产业转移的重要着力点。如今,这些地方已经逐渐成为重庆主城的功能拓展区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对各种生产要素产生强大吸附能力的同时,也拉动与之相邻的卫星城市的发展。 面对这一发展格局,以承接主城、联动周边为发展策略的双福新区,一方面利用邻近的主城功能拓展区的挤出效应,发展与之配套的产业,比如笔电、汽摩产业;另一方面也借助自身对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在两大机遇的推动下,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双福得以抢占先机、快速发展。 2012年,双福新区入驻企业从2006年38家增加到260家;工业产值从2006年的16亿元到2012年完成233.6亿元,增长14.7倍;汽摩企业从2006年的15家到2012年的100余家,增长了6.7倍;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2012年底已有笔电配套企业50余家。 双福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称,政策机遇的叠加为双福新区的发展增加了重要动力。 双福蝶变,正是源自于10年的厚积薄发。 C 产城融合 科学发展 各种政策因素的叠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双福的发展增添了外生动力,而长期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则为双福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双福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2003年,双福镇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自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大幕。5年后的2008年,双福工业园区管委会整合为双福新区管委会,“这一变化的背后,一方面是双福的发展需要更快捷的服务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双福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园区发展转向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唯有如此,双福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 对于双福来说,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什么?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双福新区都紧紧围绕以人为核心这一理念谋篇布局。 一位在双福新区管委会工作多年的部门负责人称,双福工业园区筹建初期,因交通不便和配套服务不足,让许多落户双福的企业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做好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环境,从而为企业引进人才、提升园区的人气创造条件。而城市恰恰是提供相关配套环境的最好载体,产城融合同步发展的思路逐步在双福新区形成共识。 厘清思路后,双福新区借力华福路和外环高速开工建设的两大契机,积极布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步推进。随着2008年前后这两条道路的相继建成通车,以产城融合为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表现出了强大的张力和吸附力。 在产业布局方面,双福新区重点布局了以小康、铁马、潍柴、润通、津浦科技五大汽车摩托车整车制造业为主的汽摩产业集群和以群光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下一步,双福新区将着力培育壮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为重点的汽摩产业基地和以笔电配套、智能终端、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智能化、信息化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商贸流通产业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双福国际农贸城、攀宝钢材市场、和润国际汽摩城、奥特莱斯为主的产业格局。 在布局产业的同时,城市功能的建设和完善也在同步推进。如今,双福新区已建成1所高等本科院校、4所高等职业学院、 1所中心中学、3所中心小学、13所幼儿园,城市建设技工学校和育才中学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16年,双福新区在校学生总人数共计将达到6万—7万人。 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已建成的双福中心卫生医院为一级乙等医院,拥有100个床位;在建的福城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建成后将拥有250张床位,该项目已开始平场,预计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 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双福新区晋愉大岭湖公园一期、迎宾公园、恒大酒店以及配套五大中心已建成,已拥有华联、百润发等大型超市4家,文化娱乐场所30多家。恒大国际养生滑雪度假中心、礼宴天下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祥瑞商业街、博达晶彩城即将建成招商。 “产业引人,城市留人。”双福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称,通过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科学发展模式,双福正逐步成为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商贸流通产业重要功能区、主城近郊一流休闲旅游度假区、城市高品质人群集中居住区。如今的双福不仅成为投资创业就业的首选之地,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幸福之城。 (责任编辑: 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