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世界零距离的开放创新之城-名人名企-市长杂志网-市长杂志官网-市长网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首页 非遗传承 社会法制 聚焦三农 文化教育 名人名企 基层社区 书画展讯 人文史地 健康视线 环保 艺术天地 公益慈善
当前位置: 首页>>名人名企

深圳:与世界零距离的开放创新之城

时间:2013-04-03 09:27:54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这座昔日的边陲小城,今日已经成长成了国际都市。2011年,这座面积仅为上海1/3不到、北京1/8不到的“小”城市的年GDP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截至2011年,深圳市居民人均收入已连续多年

编者按:这座昔日的边陲小城,今日已经成长成了国际都市。2011年,这座面积仅为上海1/3不到、北京1/8不到的“小”城市的年GDP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截至2011年,深圳市居民人均收入已连续多年居中国大陆第一;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到GDP年增加值的50%以上,率先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深圳前海,至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仅需7分钟,至香港国际机场仅需10分钟,深港都市圈融合再次加速,让人惊叹的“深圳速度”已经转变成了受人瞩目的“深圳效益”。

深圳,又称为“鹏城”,国际化大都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国务院批准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2010年8月,深圳特区扩容至全市。深圳已发展成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大陆第四大航空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于毗邻香港,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出入境口岸。在中国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市面积1991.64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1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46.74万人。

2011年深圳GDP总量位居大陆第四(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深圳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香港、上海、北京位列第四。

地标   

京基100

地王大厦

赛格广场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世界之窗

市民中心 

 

创新之城

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是中国南部海岸线上一座美丽的生态园林海滨城市。深圳创造了一个华丽的奇迹--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这里充满了阳光和现代化的气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作为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过近三十年建设和发展,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进出口总额连续十多年居中国大中城市之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并计划将旅游与会展业培育成第五大支柱产业。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形成了“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移民文化,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之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一座是毗邻香港的亚太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目前,在此长期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达一点三万人以上。自一九八〇年开始对外开放,深圳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深圳拥有海陆空口岸十七个,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和货运口岸。

深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满创新时尚的城市。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不到三十年,是一座年轻有想象力的“设计之都”和“动漫基地”。

作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综合指数最高的城市,深圳拥有清新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先后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深圳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二〇〇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城市”之一。“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成为深圳人的时尚。

 

金融之城

2010年,伦敦金融城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显示,深圳是全球排名第九的金融中心。深圳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计划到2010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6月8日深市成交额再度超过沪市,标志着深圳金融中心地位日益稳固。


    深圳是全国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之一。全国两家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深交所进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
   深圳是中国第三大保险城市,也是第一个保险改革试点城市。保险公司总部增至7家,分支机构29家,保险从业人员达约3.5万人。2006年深圳保险业总资产272亿元,占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3%。外资保险机构代表处8家,在深各外资保险分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6.16亿元。

 

科技之城

1998年初深圳市委、市政府颁订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若干规定》,是深圳对高科技产业最有力的扶持政策,试图解决在资源及先天条件不足的背景下,如何透过优惠政策,加快深圳整体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发展。这项政策对于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在三年之内,就让深圳高科技产业的产品产值成长到2482.79亿(人民币,以下同),比之前增长45.5%,更开始出现拥有自主知识财产权品牌的产业,包括通信、软件、生物工程、新材料、医疗器械等;此外,自1993年《深圳经济特区民办科技企业管理规定》确立了民营企业的法人地位之后,民营高科技产业在深圳市所占的比重亦不断上升,到2003年底,已占当年认定总数的62%左右。其中,深圳市政府所扮演的引导与扶持角色,实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从2004年起,以IT产业为主体的深圳高科技产业大幅增长,不仅高科技产业不断增加,更在2005年首次出现产值超过1000亿的企业。除此之外,国际科技部也在2005年批准深圳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过去三十年来,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积极转变,促使深圳开创了以通信产业、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医疗设备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群。

对于深圳来说,高科技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深圳市高科技产业产品产值达到8507.81亿元,约占全中国大陆的六分之一。其中,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7839.15亿元;软件业总产值为2317亿元;积体电路设计产业也达产值61亿元。除此之外,手机、程序控制、通信、计算机、嵌入式软件等电子产量也居於中国大陆首位。在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密集的创新型企业群的强力支撑下,深圳成功地成为全中国大陆高科技产业产品研发、生产、出口的基地。

以全中国大陆来说,深圳的创新能力居於全中国大陆城市首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科技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的59.5%,显示深圳的经济成长量有一半来自於自主创新。在未来发展目标方面,深圳更将以自主创新路线为主要的发展目标,推动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技术升级,朝向产业链高端的工业产业体系努力。

 

明日之城

前海合作区位于深圳西部蛇口半岛的西侧,珠江口东岸,地处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毗邻香港、澳门,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宝安大道和西部岸线合围而成,占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


   前海将以“创新、市场化、与国际接轨”为指导思想,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体制创新、科学高效,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统筹规划、辐射示范的原则,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努力打造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前海的功能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引领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四大产业。到2020年,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具备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法律环境,形成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现代服务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

——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

——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全球营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