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达成技术创新、市场一体化共识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交通、电信和能源部长会议上,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动市场一体化成为各方共识。会议刚刚结束,就有媒体如此评论:无论是应对欧债危机,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技术创新和一体化已经成为欧盟增加自身竞争力的法宝,并将技术创新和一体化称为欧盟新竞争力。怎么理解欧盟新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进行点评。
对于欧盟达成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一体化共识,有媒体称为欧盟新竞争力,应该怎么理解“新竞争力”这个说法? 徐洪才:我觉得,这一次把技术创新和市场一体化提升,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技术创新总体来说是提升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市场一体化也有助于降低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流通的成本,自然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二,过去几年欧债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好像是欧洲地区的某些成员国,特别是南欧地区的当期现金流不足,财政不统一,不能解决当期到期的债务。这种危机是南欧各国的经济竞争力、经济结构和白欧之间存在的比较大的差异,从更深层次来看,还是这些国家技术创新不足,能力不强,市场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格,市场一体化、经济一体化进程还有各种阻碍。要解决欧洲经济竞争力和中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问题,恐怕还是要靠技术的创新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金融的、乃至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一体化。 欧盟形成新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和中国市场的关系? 徐洪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最近一个时期,中国和欧盟地区的经贸合作出现了一些噪音,对像中兴通讯、华为等电信类的公司,以及光伏产业搞双反调查,显然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它们会影响创新和一体化提到这样的高度,中欧之间在技术研发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有很多应用空间。 第二,欧洲很多方面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比如低碳、能源、碳排放、高端制造业等都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农村城镇化还正在进行,就有必要进一步打破各种形式的思想禁锢和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双方可以共同研发某些技术。欧美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封锁,如果把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的结合,发挥出来,那么就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中国受益,欧洲也受益。 |